首页 文联概况 文艺家协会 会员服务 文艺展厅 专题专栏 通知通告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库 > 2018 > 省文联“新时代 新作为”大学习活动 > 机关干部心得体会(摘录)

【省电影协 胡瑛】十九大精神学习心得汇报

发布时间:2018-07-13来源:湖北文艺网作者:胡瑛[关闭窗口]

    十九大召开以来,作为支部书记,我多次组织支部党员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自学相关文件精神,下面通过支部以及文联的业务工作汇报学习成果及心得。

    我们影视艺术支部是一个微小支部,一共只有三名党员。但是我支部无论在组织、工作还是在学习上都是高标准严要求的。

    十九大召开以来,支部多次召开集中进行学习和讨论,我们认为十九大报告为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路线,为文艺创新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给予了新的启示。

    2018年伊始,我支部彭华同志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号召,参与组织领导了多场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惠民活动,充分体现出了一个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支部的李莉娜同志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承担了一部分的工会工作,在省文联机关工会的领导下参与组织了多场机关职工的体育健身活动,为了提高机关干部的文艺专业素养,还创造性的组建了文联职工的文艺兴趣小组,目前已经开展了书法、剪纸、摄影等等多个课程。当然我本人除本协会工作外也承担了一些党务和工会工作,这是为大家服务,就不值一提了。

    我认为我们支部的同志都是有担当、有情怀的优秀党员,优秀文艺工作者,也借这个机会为他们宣传一下。

    下面汇报一下我个人的学习心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谈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时,谈到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突出特点,创新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线,也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的主线,也是让我体会最深,思考最多的观点。

首先,我想谈一下,自从我到文联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存在于心中的一个困惑。文联工作的意义在哪里,文联的工作方式究竟应该是怎样的?

    当年20岁刚出头考入文联,很多单位内外的老同志都会说对我说些消极的话,比如文联是养老的好地方,又比如文联职能和其他单位重合了没有必要存在。一直到今年,我认真的学习和思考了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创新的章节后,我的思路豁然开朗。

    诚然,文联没有文化厅的职能和职权,但是我们所拥有的文艺情怀和专业素养他们是不可能具备的。专业院校,艺术院团可能在某个专业领域比我们更专业,研究的更深入,但是他们没有文联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平台,我们的眼界可以比他们更开阔,包容性更强。

    文联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十三个文艺家协会。文联从成立之日起,十三个文艺家协会一直各自为阵,深耕静做自己的一片领域,互相之间工作上的联系比较少。

但是时代不同了,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不仅要有专业的精通,更是要拥有宏观的视野。我觉得文联应该充分发挥协会多的这个综合性优势,如果协会之间加强业务上的交流与融合,会产生能量叠加和放大的效应。这种融合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舞台演出、节目组织上而应该延伸到专业领域的深度融通合作。试想一个艺术命题如果能够从不同的维度和视域来探索与研究必然会产生创新性的成果。不敢妄谈改革,但是起码我觉得我们的工作方式应该有所改变。正像电影界流行的大IP,你无法去界定他属于哪一个艺术门类,他就是各个艺术门类的融通,当然现在有些学者将其界定为综合艺术。    

    由此我又想到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到的另一个观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全球现代化、产业化、商业化大趋势的冲击,传统的文艺、工艺日渐式微,很多经典的民间文艺技艺都处在消亡的边缘,要让其传统重返现代生活,必然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要求,拓展内涵和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特征,现代的审美形式。

    而要使传统文艺、工艺不是仅仅存留在博物馆里或者少数几个艺人之中,活态化的生活在当下,融合于现代文明甚至进入产业化发展,这并不是在一个艺术领域中深入钻研就能产生的化学变化。他需要多维度,不同体面的去探索、发掘和展现。比如一个民间工艺的复活它就涉及到民间文艺、美术、设计、摄影、影像等等各个门类,而这正是文联的有为之地。我们既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同时又具有更开阔的视野和跳脱专业限制的平台。

    美国学者班茂燊做过一个中国人族群认同的社会调查。当问到被调查者如果你生活在现代你做愿意生活在哪个时间段时,大多数被调查者选择的是当下。诚如所言,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中国步入新社会以来最美好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可能,希望我们这一辈人可以在湖北的文艺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ICP备12015471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